什么是近亲属?近亲属在诉讼中有什么作用?

2020-09-05 00:11


什么是近亲属?近亲属在诉讼中有什么作用?
 
      案例

      2015年3月,段某的妻子以夫妻感情不和为由提起离婚诉讼,并离家出走。段某经多次跟踪后发现,妻子在岳父母家居住。同年5月的一天,段某请来多位朋友,趁着岳父家里没人,搬走该房内电脑、电视机、洗衣机、沙发、餐桌等电器及家具,并进行变卖。岳父报警后,段某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经鉴定,该案涉财产价值2万多元。一审法院综合段某属盗窃亲属财物及自首情节,判决段某犯盗窃罪,免予刑事处罚。段某不服,称其与被害人系翁婿关系,二者之间互为家庭成员或系近亲属,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中的规定,“偷拿自己家中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其行为未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不构成盗窃罪,请求二审法院改判其无罪。

      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段某与被害人系女婿与岳父关系,不是刑法意义上的近亲属关系,不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前述司法解释,一审法院裁判正确,遂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律师解答

      亲属是人们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亲属范围十分广泛,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为根据,可将亲属分为近亲属和其他亲属。
在我国,近亲属是一个法律概念,具有法律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及不同的诉讼法对近亲属都有规定,但规定的范围并不一致。具体如下:

    (1)在刑事诉讼法中,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2)在行政诉讼法中,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3)在民事诉讼法中,近亲属是指与当事人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以及其他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可以看出,刑事诉讼法中近亲属的范围最窄,行政诉讼法次之,民事诉讼法范围最广。法律之所以规定近亲属这一概念,是因为近亲属在诉讼活动中可以作为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代表当事人参加诉讼。

       因此,近亲属的范围影响诉讼中诉讼代理人的确认。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8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近亲属作为自己的诉讼代理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也有相同的规定。由熟悉法律知识的近亲属作为诉讼代理人,可以不用承担高昂的律师费,而且由于亲属之间的感情,可以给予最充分的信任,便于诉讼的顺利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避免当事人去委托一些没有律师资格的“黑律师”。在诉讼中,如果委托近亲属作为代理人,法院会要求提交相关的亲属关系证明,比如户口簿、出生证、结婚证、收养证明、公安机关证明、人事档案等,也可以提交居(村)委会证明,有的法院也会要求当事人就双方亲属关系的真实性出具书面保证。近亲属的法律意义还在于近亲属的范围影响到刑事案件中罪与非罪的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近亲属间盗窃、侵犯财产犯罪案件规定了不同于非亲属关系作案的处理原则,一般来说,盗窃、抢夺近亲属的财物,可不按犯罪处理,即使追究刑事责任,法院在处罚时也会与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案例中的段某对刑事诉讼法上近亲属的概念缺乏了解,其与岳父母就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近亲属,因此不能享受法律的宽大处理。此外,在民事诉讼中,近亲属的证言效力比较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9条规定,“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同时,第77条还规定,“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12.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八十五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与当事人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以及其他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可以当事人近亲属的名义作为诉讼代理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六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意是:(六)“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条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